当前位置:第一POS网 > pos机知识点 >

京东联合创新pos机试点

浏览:88 发布日期:2023-04-20 00:00:00 投稿人:佚名投稿

1、京东poss怎么联网

1、首先开机和初始化POS机,使POS机具进入低功耗状态。
2、其次从运营商获取网络资源以建立PPP链路。
3、最后在PPP链路存在的基础上,与服务器进行后续的TCP/UDP等IP通讯,完成联网。

2、京东白条闪付刷pos机流程

1、接到开通白条闪付邀请的用户在京东金融APP上的白条频道,即可找到该入口。
2、点击进入后进入开通白条闪付的流程,提交姓名、身份证、银行卡信息进行核验身份。
3、7秒内通过就能开通,将该账户添加在支持NFC(非接触式通讯技术)的手机支付客户端,成功绑定后,可在银联闪付POS机进行日常支付使用。

3、京东闪付可以在pos机

两个要求:
1,要POS机带有闪付功能
2,手机要有NFC功能
满足以上两个要求就可以 可以的 需要你的手机支持NFC 不可以的

4、2018年十大移动支付创新产品案例

又是一年岁末年初,过去的一年断直连、备付金集中交存、账户分类管理落实等政策频出,监管持续收紧。交通领域则迎来了移动支付的浪潮,NFC、二维码、生物识别等技术纷纷入局。 科技 创新不断,支付创新也就不会停下脚步,2018年的移动支付领域仍然涌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颇具意义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方案,本期年度盘点沿袭移动支付网往年惯例评选出2018年的十大移动支付创新产品案例(排名不分先后),以此为鉴,展望未来。

1.合肥地铁首创“一号通”,运营商的交通支付 探索

4月,合肥轨道交通官方宣布,全国首创的“一号通”刷手机进站乘车技术已经成功试点。据了解,“一号通”是一种基于手机支付功能的轨道交通检票机通行技术,是地铁运营方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共同为乘客提供的一种使用手机刷号乘车的智能化服务功能。

该技术有什么特点呢?简单概括,就是需要区别运营商、需要下载APP、不分手机型号、闸机需要改造、10米内鉴权15CM内支付确认。

仅从目前已经得知的信息来看,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且具备落地实用性和拓展性,毕竟在手机支持机型上只要满足4G网络就可以,但是问题在于闸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且实际使用和商业合作方面暂不太清楚有何其它缺点。

电信运营商一直对移动支付恋恋不忘,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争夺无望的情况下,转而投向竞争激烈、蓝海一片的交通支付领域,比如翼支付目前已经在海口、冷水江、绵阳等城市上线翼支付乘车码。未来运营商在交通支付领域必然会有更多创新 探索 ,只是市场是否接受就不得而知了!

2.建行推出无人银行,“无人”到底是刚需还是噱头?

4月,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九江路开了一家“无人银行”。这家银行最大的特点便是“无人”,本质上它是一个布满自助机具的银行网点。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该支行将那些需要人工办理、审核的业务全部通过智能自助柜员机、智能屏幕、远程客服、数字屏幕墙和交互式智能机器人来实现。其中,客户在建行留存了人脸信息之后,可以刷脸直接在自动取款机取款,另外据说还可以免费体验VR 游戏 。

近年来,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等“无人”概念相继走红, 科技 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场。但从实际落地上看,这些“无人”应用场景并不完善。今年,关于“无人”的声音开始逐渐弱化,更多地将“无人”引导向“智能”和“智慧”,实际上无论技术如何发展、 科技 如何进步,彻底无人是不切实际的,如何处理好人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关系才最为关键。

3.二维码电子车票,交互营销真有用?

5月,腾讯联合羊城通基于乘车码服务率先推出二维码电子车票新玩法,将广州的特色饮食文化、特色地标建筑融入其中,让电子车票增加趣味性和收藏感,通过微信实现好友互赠,还能增加互动和乐趣。

9月中旬,腾讯乘车码宣布在上海推出电子车票,而当时电子车票的支持城市已经有10多个。

前不久,腾讯乘车码联合深圳地铁以及麦当劳一起在深圳地铁推行了刷码乘车领优惠券以及红包的活动。二维码电子车票的推出一方面能够增加用户的互动,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商户实现广告引流,便于开展活动宣传。

但是,在我看来,微信红包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交通领域的二维码支付无论是开通还是支付也比较成熟完善,仅仅是在交互方面电子车票并没有太多优势。不过,好在针对电子车票可以衍生出一些商户营销手段,比如赠送代金券、车票红包等,在引流方面还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4.IFAA助力,首款安卓3D人脸识别支付上线

6月,IFAA联盟发布“本地人脸识别安全解决方案”,用来实现金融级别现金支付的技术,随着搭载人脸识别黑 科技 “O-Face”的OPPO Find X面世,才正式追平苹果Face ID,让其成为首款安卓3D人脸识别支付手机。

单纯的3D结构光或许不是什么创新,然而要在3D结构光的基础上实现金融级安全的支付,对于安卓阵营而言的确是一件有难度的创新。

3D安全人脸支付解决方案是技术实力和产业协作能力的体现,这其中自然少不了IFAA在背后的支持和助力。当然,在解决了人脸支付的第一个难题之后,仍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比如,如何满足不同的手机厂商的应用需求?如何降低人脸支付的接入时间,进而降低手机厂商相应的适配成本等?身份认证领域竞争激烈,安全高效的生物识别认证方式仍然需要技术和时间的打磨。

5.银联“碰一碰”与“卡码合一”,NFC支付新玩法

6月底,银联推出“碰一碰”功能,其通过NFC手机的NFC读卡器模式,与NFC标签交互读取标签中存储的数据后,在手机上通过线上支付流程完成付款。

“碰一碰”付款为商户提供低成本、易操作的收款利器,为持卡人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付款工具。其一方面标签数据具备防复制、防篡改的优点,相比于二维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碰一碰实际上是基于银联体系的在线支付,支付过程受到手机内置安全芯片的保护,目前而言并无交易限额限制,银行等合作机构可依据自身风险策略定义交易限额。

NFC支付在支付体验上更加便捷,而且对于支付环境的要求也不会太苛刻。但另一方面,碰一碰需要NFC手机的支持,在支持率和使用率上仍然需要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12月,银联又联手华为推出了基于Huawei Pay的新功能“卡码合一”,即用户在使用Huawei Pay进行线下付款时,在手机熄屏状态下通过指纹验证后,即可快速调出Huawei Pay中的默认银行卡,手机屏幕上会同时出现银行卡非接提示和银联二维码展示,方便用户根据受理条件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如果说,“碰一碰”是银联在NFC支付上的一种变局,那么“卡码合一”则是银联对于NFC和二维码支付的一种平衡,但无论如何,两者无疑都是银联近年来值得一说的创新亮点。

6.首款手机POS产品,能否变革智能终端产业?

6月28日,中国银联正式发布全球首款手机POS产品,率先将POS机从一个硬件终端产品转变成一款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产品。

12月4日,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商业银行及华为、小米、三星、OPPO、魅族等主流手机厂商正式启动了银联手机POS产品首批应用试点合作。至此,从6月开始对外宣布的银联手机POS正式面向市场,智能手机变身POS机进行收单成为现实。

抛开市场前景不谈,银联手机POS的正式推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领先的移动金融创新。据了解,银联手机POS产品一方面是联合相关机构按照PCI的规范进行设计和研发,另一方面符合人行在TEE和eSE上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符合全球POS的发展趋势,并前瞻性地走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除此之外,银联手机POS还具备安全、低成本、多功能性等诸多优点,在行业影响上一方面能够助力手机厂商推动NFC手机和手机Pay的逐渐普及,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收单机构更加低价、高效地触及商户。不过手机POS是否会革智能POS等终端厂商的命呢?这一点还需要拭目以待!

7.浦发推出API Bank,开放银行是大势所趋?

7月,浦发银行正式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据介绍,浦发银行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将通过API架构驱动,将场景金融融入互联网生态,围绕客户需求和体验,形成即想即用的跨界服务,塑造全新银行业务模式。

那么什么是开放银行呢?开放银行,又称平台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开放API端口,连接各类在线平台服务商;银行通过与服务商合作,从而开展各种基于具体、特定消费场景服务的方式。

开放API端口,意味着银行将突破传统物理网点、手机APP的局限,开放其产品和服务,将其嵌入到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银行与合作伙伴集合双方资源优势,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创新拓展,以达到普及金融服务的目的。

截止目前,包括浦发、建行、招行、工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开放银行”平台。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已经来到下半场,开放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银行业态,在我国正处于起步和 探索 阶段,但是开放和共享的概念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互联网时代的关键,尽管开放银行的发展荆棘遍地,但一定也是大势所趋。

8.eID首次载入手机终端,身份认证前路漫漫

8月,华为联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宣布启动了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载入手机的试点,eID正式首次载入智能手机终端。

此次合作结合了国产密码算法、华为手机全球独创麒麟芯片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eID等技术,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为公民的线上线下活动提供高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服务。目前已支持线下办理酒店入住和航旅纵横APP线上身份认证场景。

目前,身份认证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完全不亚于移动支付。就公安部而言,除了eID之外还有CTID“网证”,并且其已经联合微信、支付宝推向了市场,有互联网企业的加持,“网证”的大众化推广更具优势。不过目前“网证”的应用场景更加偏重于线下的身份认证,而eID则线上线下都有布局,另外在安全性上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eID似乎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以互联网企业为联盟的身份认证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在互联网应用与手机厂商的交互中,IFAA、FIDO等身份认证联盟则有着天然的优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然形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上下求索就要看市场和发展了!

9.“铁路e卡通”支持铁路扫码,II类账户也可非“卡”

10月底,“铁路e卡通”在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上线投入使用,长株潭城际铁路成为全国铁路首条可通过手机扫码进站乘车的线路。

近日,广深城际铁路也开通了支付宝扫码进站乘车服务。然而,与支付宝扫码乘车不同,“铁路e卡通”有着不一样的背景和模式。首先,“铁路e卡通”项目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城际铁路公司根据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的特点联合中铁银通支付公司(下称中铁银通)、中国银行等单位共同开发。中铁银通发行的“中铁银通卡”则是铁路总公司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的一种预付卡,实际上该卡是一张带有“银联”标志的仅限于铁路行业的预付卡。

也正是因此,“铁路e卡通”由中铁银通与中国银行联名发行,由双方联合运营和管理,中国银联提供账户支持的中国银行II类账户,而且是一个通过同名I类银行账户开立的II类绑定账户。

此前,京东、美团、去哪儿、携程等互联网信贷消费产品关于II类账户创新“借卡下线”的案例已经比较常见,但此次“铁路e卡通”上线则体现了另一种方式的II、III类账户应用,其拓展了“中铁银通卡”所不具备的多种支付方式,比如二维码和手机NFC,同时也将支付领域从单纯的铁路行业延伸到了其它银联支付体系。

10.南宁地铁首次应用全态识别,生物技术要迎爆发年?

12月,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佛子岭站新增的全态识别系统进入调试阶段,这是国内首次将全态技术运用于交通出行上。

全态识别是基于人工智能深度网络的全态无感过闸系统,与人脸识别不同,全态无感识别技术更注重于目标的轨迹及姿态等非配合识别条件,精准识别用户身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过闸服务。

全态识别强调远距离、非配合,而根据的是每个人步态的不同,那么这个步态识别的精准度到底有多高呢?会不会出现人流量太大步态被遮挡的可能呢?当然,目前这项技术仅仅处于测试阶段,未来的实际使用体验还不得而知。而近日,金华公交已经在交通领域率先上线了人脸支付应用,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年将会是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爆发年!

小结

以上便是移动支付网我总结的2018年度十大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和案例,欢迎大家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创新产品和应用。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5、京东线下POS机闪付,需要如何操作

OS机上有银联云闪付、Apple Pay、HUAWEI Pay、Mi Pay标识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以使用京东白条闪付进行消费,如果京东快递员的POS机上有银联云闪付标识或Apple Pay、Samsung Pay标识,均可以使用“京东闪付“进行消费

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diy.com/posji/687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订购联系:小莉
微信联系方式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固戍联诚发产业园木星大厦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固戍联诚发产业园木星大厦

举报投诉 免责申明 版权申明 广告服务 投稿须知 技术支持:第一POS网 Copyright@2008-2030 深圳市慧联实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8141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