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和pos机制挖矿区别
1、POS挖矿收益利率是怎么样?如何避免pos挖矿的风险?
当你在银行存款时,利息是由存款的金额和时间决定的,就像利息证明机制(POS)一样。与pow挖矿相比,POS挖矿的优势:降低了投资者的进入门槛,矿工和代币持有者的利益一致,延迟时间短,确认速度快。然而,在隐私保护和投票治理机制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这也会导致在POS挖矿中的个人玩家存在许多短期行为的风险。
什么是POS挖矿?POS挖矿利率是多少?POS挖矿目前年化收益是否超过50%?
PoS(Proof-of-Stake),中文称权益证明机制,也称股权证明机制,顾名思义,是根据投资者手上持币的币龄来决定挖矿成功的打包概率的共识机制。
币龄=矿工质押的代币总金额 *代币持有时间
币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持币份额低、持有期限长的矿工(或投资者)的利益,增加了矿工恶意操纵打包概率的作恶成本。
可简单理解,一个PoS代币经济生态就好比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Pos挖矿就像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决策,每一位矿工(持币者)都是上市公司的股东。矿工争夺的记帐权就像股票表决权一样,矿工获得记帐权的概率与股东表决权的份额(即矿工的表决权占总体表决权的比例)相似。矿工质押代币的数量就是股东持股的数量。(可搜索:DDS分布式存储生态社区)
根据质押代币份额的大小不同,一些矿工是大股东,一些矿工是"小股东"或"少数股东"。
Pos挖矿也就像将质押的代币存放在银行一样,银行根据时间长短和存款金额支付利息。
目前,以EOS、Tezos、DDS生态代币等为代表的数字货币采用POS作为共识机制,ETH有从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转变为PoS的计划和准备。
如何避免pos挖矿的风险?
Pos挖矿仍然需要完善和改进,这就导致了pos挖矿的高风险。有效控制pos挖矿中的作恶行为必须满足2/3以上的节点是诚实的大前提。一旦选举被操纵,或者所选节点被"黑化",pos挖矿的收益将大大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也会很大。
2、币圈的PoS挖矿和PoW挖矿有什么区别?
POW挖矿需要购买矿机,电脑越好,算力越高、挖矿时间越长,你获得的货币就越多。POS挖矿可以理解为持币的量和时间产生的收益,通俗来说就是放银行产生利息,区别于银行的是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CellETF的质押挖矿,把币放进去可以按日计算收益利息,非常省力方便。3、PoC与PoW的主要区别是什么?Lava又是什么?
PoC与PoW的主要区别在于实现路径。PoC要求矿工事先计算一系列用于挖矿的哈希值,以阵列形式存储在硬盘中;参与挖矿活动时,矿工检索硬盘中的阵列,寻找出最符合出块条件的“答案”。PoC使用了一种极为缓慢的哈希算法,使得得到“正确答案”的瓶颈来自于存储容量、而非芯片的运算速度。这一机制要求矿工仅需准备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而非堆砌算力。
Lava是一个基于PoC(空间容量证明)的去中心化数字加密基础设施。而且Lava的愿景、团队和技术支持都是指向一个宏大的目标,致力于成为全球存储空间的信任之根与顶层索引目录。因此 Lava 占据的是 PoC 挖矿+去中心化存储的绝佳赛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PoC和PoW到底有什么区别?市面上那么多PoC项目,Lava有什么特别?
PoC(Proof of Capacity),中文称为容量证明、空间证明。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几年前就有些项目提出了PoS的概念,但是此PoS不是彼PoS:大家熟知的PoS是指Proof of Stake,也就是权益证明,而这里说的PoS是Proof of Space,即空间证明。正是因为PoS这个缩写会产生歧义和误导,所以空间证明Proof of Space采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PoC(Proof of Capacity),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容量证明。Capacity有容量、体积的含义,十分贴切空间证明利用存储空间容量挖矿的概念,因此被市场所接受。我们只要搞明白,Proof of Capacity、Proof of Space是同源的东西,这里的Capacity与Space也是类似的含义,就可以了。
那么PoC厉害在哪里?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PoW的优势PoC基本都有,而PoW的劣势PoC基本都没有。你PoW不是很牛逼吗?不好意思,你牛逼的地方我PoC也牛逼,但是我偏偏还克服了你的缺点。这里所说到的PoW的缺点,一个是能源浪费,另一个是挖矿中心化。
能源浪费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了。有人反驳说,比特币消耗的电能是为了维护比特币的安全性,因此不是浪费。我们暂且不去反驳这个逻辑,就看一个事实:比特币每年消耗的电力,已经堪比一个欧洲的中型发达国家的消耗量。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力能源都是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它不可能没有上限,也不可能不需要成本。如果比特币要消耗掉一个欧洲中型发达国家的电力,那么世界还能容下多少个PoW币种呢?
但是PoC不一样,PoC是“空间换时间”,可以使用大量的闲置存储设备来进行挖矿,同时维持这些设备运作所需要的电力仅为PoW的几百分之一,即可以达到同等的安全性级别。这一点很重要!号称省电的共识机制一抓一大把,比如PoS、DPoS都很省电,但是人们认吗?比特币一直以来都是老大,本质上还是因为认同PoW这种无门槛、公平竞争的共识机制所带来的的安全性。
挖矿中心化问题,是任何PoW都难以避免的问题,可以说是PoW币种的宿命了。比特币一开始用CPU挖矿,号称“一CPU一票”,然后变成显卡和FPGA挖矿,再后来变成专门设计的ASIC电路挖矿,挖矿的门槛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普通人除非投资矿场或者参与矿场的“云挖矿”,否则根本不可能在比特币挖矿收益中分一杯羹。这一现象可能直接导致挖矿的中心化,这对一个加密货币来说是致命打击。某些比特币的竞争币,号称可以抗ASIC,其原理大多是选择了某种小众的哈希算法、或者不断地更换哈希算法,但只要这些币种市值够大、有利可图的时候,一样会出现ASIC矿机。
PoC天生不存在这种挖矿中心化的问题。PoC使用硬盘挖矿,而对矿工的计算能力、网络IO等要求不高。因此,PoC可以真正做到“全世界有硬盘的人都可以参与挖矿”,没有硬件门槛、也没有网络门槛。硬盘挖矿的效能,基本只取决于容量大小,因此也不必区分硬盘的高低贵贱。要知道现在的比特币ASIC矿机的计算能力可以是普通CPU的数百万倍,而硬盘则永远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作弊”方法!
LAVA官方网站:http://lavatech.org/ PoC和PoW在某些方面是类似的,两者都基于矿工之间的“算力”竞争挖矿,只不过PoC基于硬盘容量的算力、PoW基于哈希运算的算力。也正因为这样,PoC在安全性与去中心化程度上并不逊色于PoW。在这样的基础上,PoC仅需要PoW百分之一量级的电能消耗,就可以完成共识,是清洁环保、符合普世价值的共识。Lava占据的是PoC挖矿+去中心化存储的绝佳赛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5、两种共识机制对比(PoW vs PoS)
区块链中最核心的架构就是共识机制,可以说是区块链的驱动引擎,发展这么多年,目前主流比较明确经得住考验的就只剩下PoW(Proof of Work)与PoS(Proof of Stake)两种机制。简单概述下,PoW系统的特点是通过消耗大量算力来计算特定算法的解(典型如哈希),第一个算出结果的有权生成区块,同时也会得到coin作为奖励(这也是coin的生产与分发过程,形象地称为Mining),采用PoW的典型区块链有Bitcoin和Ethereum,目前PoW也是运行时间最长,被公认为是最可靠安全的共识机制; 其本质是通过消耗大量算力来实现系统内的逆熵过程,保证系统的长期安全与稳定 。但PoW被广为诟病的也是其消耗太多的能源资源,这方面PoS就被认为是更为绿色的解决方案,顾名思义PoS是通过质押系统中的资产即coin来成为一个质押者(staker),这样就有权产出区块,质押份额越多,获得产出区块权的概率就越高,也代表着奖励越多。
在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个 CAP 定理,是指一个分布式系统中存在着三元悖论,即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三个特性: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 (Partition tolerance),而只能满足其中两个。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网络,这个定理也逐渐演变成了区块链的三元悖论,即 安全性(Security) 、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和 可扩展性 (Scalability) ,也是同时只能满足两个特性。
整体上看PoW系统更注重的是 安全性(Security) 与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放弃 可扩展性 (Scalability) ,这也是Bitcoin网络的吞吐量非常慢的原因。而PoS系统更关注的是 可扩展性 (Scalability) 与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但就PoS能否真的 实现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我是比较持怀疑态度的。从保守主义与系统的更长期稳定的角度出发,我个人是坚定地站在PoW这边的,可能跟自身保守的性格有关,并不是特别看好PoS作为基础层能比较稳定。特别是像这次 5月份的Luna事件 ,事件大概的过程是Luna链上的算法稳定币UST缺乏价值支撑最终脱锚,其核心问题在于UST的锚定设计试图用一个PoS股权系统去支撑其锚定美元,而且还超发了太多UST,再加上UST与Luna的兑换设计缺陷最终导致Luna自身的死亡螺旋。但这个事件更大的意义应该是敲响了一个警钟,PoS机制在面对空头资本砸盘时真的还能维持稳定、维持所谓的去中心化吗?可能到时节点数量萎缩的速度会很快,逐渐趋于中心化。
所有系统设计都需要根据自身定位来折中,以下从价值锚定的角度,简单分析下为什么长期来看PoW会更有优势。
在PoW系统中三股主要的参与者分别是研发人员,投资者(或者叫用户)与Miner,这三者的相互制衡,使得这个系统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而PoS系统中,将Miner这个重要的制衡力量移除了,投资者和Miner变成了同一群体 质押者(stakers) ,因此该群体滥用权力的行为会变得相对不受限制,并且该链随后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更加不平衡,更容易倾向有利于 质押者(stakers) 群体的方向。
PoW系统很好的阐述了什么是被普遍认可的价值,抽象上来看就是高代价的稀缺性 ,高代价与稀缺性两者缺一不可。PoS最多只能实现其中一个稀缺性。
Miner为了在链上生产区块赚取coin,不仅需要持续支付高额电力成本,还必须不断投入研发、升级硬件、优化基础设施和运营规模来保持其竞争力。最终结果是,能够长期持续盈利的Miner并不会是一个一层不变的群体,而是总在竞争中淘汰掉效率太低的Miner,使高效率的Miner能存活下来。这也更有利于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因为不断变化的Miner群体意味着没有一个Miner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网络的大部分算力,除非他们通过严酷的竞争考验,不断优化自身来提供更多的算力。
而PoS系统中的质押者实际上并多少真正的风险投入,也没有优胜劣汰的严酷竞争机制,他们只需要简单地运行一个staker节点就可以躺着赚利息,本质上只是将自己在银行系统里的钱简单的转化为链上资本,就可以坐地收割后进入这个系统的新人。这种行为并没有太多难度,只是简单地赚取“无风险”利息,他们并没有将资本转化为任何形式的需要面临风险考验的投资。
而且当发生硬分叉时,PoW的Miner选择支持哪条链时会更为谨慎,因为他们需要投入高昂的电力成本来为他们的选择背书,一旦选错了将损失所有投入成本。PoS系统如果发生硬分叉,质押的coin作为系统内部状态的一部分,硬分叉后质押者将在两条不同链上都拥有相同数量的资产,由于没有什么沉默成本,导致质押者更愿意两边都支持,从而使硬分叉更容易且更频繁地出现,这被称为 nothing at stake 问题。
PoW是真正能做到无准入限制的(Permissionless),就是说已经在这个系统中的老人无法限制新人加入,只要你有能力提供算力,就能直接接入网络中产出coin。而PoS系统中,新人要进入,都不得不先从老人手中买coin。
而且PoW中Miner为了支付各种高昂成本(电力,设备,基础设施等),产出coin后也不得不卖出一些以弥补成本,这同时也是一种把coin分发给更多人的过程; 特别是在熊市,Miner为了维持开销也不得不低价贱卖coin,这样新人才有机会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筹码入场,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扩张过程 。而PoS中由于质押者并没有什么运行成本,也不需要面对太多竞争,质押者出块得到coin后不需要急着卖出,更容易哄抬价格,其实会变相激励场内老人剥削新入场者,不给后来人更多机会;整个系统会趋向于更封闭,逐渐演变成一个有限游戏,长期运行下去只会越来越中心化;系统中财富越来越集中,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从而更不可能实现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
由于PoW系统中是以提供工作量的方式产出区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作量都会被累积起来并使链不断向前延伸,这也是为什么叫区块链;这些累积的工作量也给攻击者造成了巨大障碍,如果想要反转整条链,不仅需要非常高的算力,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也为应对攻击提供了足够长的时间缓冲。
而PoS系统其实只是维护一个分布式账本, 并没有工作量累积的概念,一旦攻击成功,要反转整条链就是相当容易的,几分钟就可以搞定。
严格来说由PoW算力支撑的BTC不应归为高科技类,由于它整个系统架构更保守更稳定,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 物化价值(objective costliness) ,更能作为价值之锚,所以数字黄金这个称号很贴切。而像ETH(目前还是PoW,2.0升级后为PoS)这些更接近科技类创新平台,PoS本质上更像是一种股权系统,其实PoS系统反而是需要中心化,偏向更依靠整个社区的生命力,需要依靠核心团队的创新与开拓能力往前走;而PoW则需要去中心化,更偏向稳定与提供 物化价值(objective costliness) 。
区块链作为一个价值分配系统, 算力是它的价值之锚,如果没有算力,就会退化为一个股权系统 。算力在哪,资金就会跟去哪。目前的发展趋势也是逐渐往多层网络的方向发展,类似TCP/IP的多层协议栈。从作为基础层(Base Layer)的角度看,更需要的是长期稳定与提供价值支撑,因此PoW系统更合适;而PoS可能更多的是可以作为Layer2以实现 可扩展性 (Scalability) ,弥补PoW基础层的吞吐量不足,并通过锚定在PoW基础层上来获取算力安全性与价值支撑。
最后顺带说下最近市场行情,5,6月份以来的瀑布令很多人很恐慌,恐慌指数一度长时间停留在个位数;其实我觉得也没必要那么恐慌,要在这个圈子长期活下去,面对这种大波动的心理预期还是要有的。想起之前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经常提到一个词Grit,沙砾,它是砾石在千万次打磨后留下来的细小颗粒;Grit代表了勇气和持之以恒的一种坚持,有种经常被按地上摩擦但依然勇往直前的感觉。这个和塔勒布讲的反脆弱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承载价值的东西就应该具有这种品质,PoW系统肯定是有反脆弱性的。
回望2017年入圈后经历过的各种事件,其实像这样的大波动近乎每年都有(除了2019年一年比较顺利外);像2017年国内的94事件,2018年一整年的大熊市,2020的312事件,2021的519事件,再到2022今年的5,6月份市场转熊,每次经历大波动后,市场都会淘汰掉该淘汰的,出清掉该出清的风险,对整个行业发展也是好事。眼光还是应该放远一点,至少看5到10年后的变化,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波动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日光之下无新鲜事,每次科技革命过程中总会夹杂着众多的反对、质疑,还有众多的投机、骗局;这个过程也总是通过各种暴雷、回归,清除泡沫后价值重估,夯实了基础后积蓄能量再次进入跃升到新的发展阶段。 价值互联网的到来是一件无法回避的事情 ,当理解和看清了这种趋势后,规避掉各种坑和市场噪音,远离合约杠杆和各种山寨的诱惑,握住核心资产,时间本身就会带来回报。

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diy.com/posjifour/268855.html
- 上一篇:pose机几点到账
- 下一篇:7200刷pos机手续费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