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POS网 > pos机知识点2 >

pos机折旧年限和残值率的关系

浏览:63 发布日期:2023-06-30 00:00:00 投稿人:佚名投稿

1、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残值及月折旧金额之间的具体关系?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1-预计使用年限) /12或

月折旧率=固定资本价值原值*(1-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

扩展资料:

(一)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1-预计残值率)/ 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二)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方法:

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 总行驶里程

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按照台班计算折旧: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折旧率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1-预计使用年限) /12或

月折旧率=固定资本价值原值*(1-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

扩展资料:

(一)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1-预计残值率)/ 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二)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方法:

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 总行驶里程

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按照台班计算折旧: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折旧率



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残值及月折旧金额之间的具体关系:
用公式来具体表示如下:
固定资产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残值率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残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为=(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个月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你折旧到原值就不用折了。

原值就是你的买价。

净值=原值--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

残值是指当该固定资产报废时的还能收回的金额,一般估算可以。它是计算折旧时用的。 净值=原值-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报废、损坏、足额计提折旧就不用在计提了。残值和计提折旧有关系

2、怎么算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残值,折旧率

折旧年限、残值率一般是固定的,各类固定资产都有个标准,具体可查询最新的规定。目前税务规定内资企业折旧残值率为5%。

假设公司今年6月购买一台电脑6000元,当月增加不提折旧,从7月开始提折旧。

该固定资产电脑的残值率为5%,就是不管这台电脑用了多久,直到报废,剩下的价值也应该还有原价的5%,即:6000*5%=300元,这个300元就是固定资产的残值。那么6000元-300元=5700元就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的。

如果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即估计可用5年,那么每年消耗多少呢?5700元除以5等于1140元。那么每月消耗呢?1140元除以12等于95元,即月折旧额为95元。月折旧率=95/6000=1.58%。

扩展资料:

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

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

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3、机器设备折旧年限及残值率

机械设备折旧年限是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关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指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1、年限平均法,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即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第五十九条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4、折旧率和残值率的概念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折旧的本质是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因此折旧率指的就是磨损价值占总价值的多少的意思。以率来表示,有一种速度的感觉。如年折旧率为10%,就是每年以总价值的十分之一的速度计算磨损价值,或者形象点说,就是每年老去十分之一,哈~ 残值率指的是固定资产报废时可回收价值占总价值的多少。 现在可以看出,由于固定资产在报废时可以回收一定的残值,所以,实际上固定资产的折旧是针对总价值刨除残值后的余额而言的。

5、菜虫帮忙寻答案,什么是折旧年限,残值率,有什么联系

两者没有关系,折旧年限一般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残值率是指固定资产报废之时剩余价值占原值的比率

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diy.com/posjithree/2176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订购联系:小莉
微信联系方式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固戍联诚发产业园木星大厦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固戍联诚发产业园木星大厦

举报投诉 免责申明 版权申明 广告服务 投稿须知 技术支持:第一POS网 Copyright@2008-2030 深圳市慧联实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8141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