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pos机不用输密码支付
1、刷卡机消费不用输密码?
小额免密免签是中国银联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当持卡人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在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境内300元人民币,境外以当地限额为准)及以下的交易时。
只需将卡片或移动设备靠近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挥卡”,即可完成支付。支付过程中,持卡人不会被要求输入密码,也无需签名。
扩展资料如果消费者不愿意使用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也能随时关闭。银行网点给消费者开的借记卡及信用卡,基本都是默认开启了小额免密免签与“闪付”功能。
但如果消费者想要关闭该功能,可以联系开卡银行客服通过电话进行关闭,或者到银行网点办理。也就是说,要关闭这一功能,持卡人只需向银行卡的发卡行申请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密支付
2、信用卡刷卡为什么不用密码
信用卡刷卡不要密码的原因如下:
了解信用卡的人都知道,美国的信用卡通常都是凭借签名就可以完成信用卡支付,国内引入信用卡后,也一并将信用卡凭签名消费带进国内。很多人都以免密码交易、大笔一挥的签字为“潇洒”。而且由于一些银行推出了“失卡保障”服务也是针对签字消费的,因此这些持卡用户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信用卡能得到保障,而更愿意使用签字消费。殊不知,这些用户并不了解美国为什么使用签字消费,而国内的用卡安全环境并不适合使用签字消费的原因。这里就来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信用卡从诞生之日开始都是纸质的,并不具有支付功能,只是作为发卡机构发给持卡人作为对特约商户的一种身份证明。尽管1959年美国运通为了改进纸质卡片易损的状况而首次采用了塑料卡片,但是,由于60-70年代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普及应用,信用卡是无法像今天一样在POS机上实现联网联机交易。虽然之后发明了压卡机,但也只是把手动信息记录变为机械记录方式,省却了人工抄录的麻烦,但信用卡同样只是身份的证明,卡等级作为信用高低的区别。
其实,信用卡的本质从一开始就是表明持卡人具有的信用凭证,签名作为持卡人的授权与支付确认,即授权银行在持卡人的信用范围内支付这笔款项给商户。这就与国家对签名的重视程度问题有关了。
首先,欧美国家对签名的法律效力非常重视。在欧美,个人的签名有很强的法律效力,签名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法律态度。例如,各类文件、合同都是以签名来确认,并没有中国的所谓“公章”制度,所谓的企业章一般只是作为机构识别使用,效力以签名章为准。
其次,美国有大量使用个人支票,而支票也是以签名确认持票人支付意愿,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签名认证制度。因此,信用卡出现之后,也沿袭了支票的这一习惯。
第三,对签名识别的责任在机构。欧美的银行从业人员、商户都有很强的意识来识别签名,否则如果签名明显不符,机构很可能要承担盗刷责任,这使得与签名相关的安全风险控制手段比较成熟。
在美国,《借贷真实法》(Truth in Lending Act)规定如果一个消费者的信用卡被非授权使用,该持卡人的法律责任最多为50美元。具体言之,该信用卡必须是该持卡人已经接受使用的卡、非授权使用行为发生在持卡人通知发卡人之前、其卡因为丢失、偷盗或其他类似的行为,已经或也许被非授权使用。
正是由于美国健全的法律制度对持卡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卡安全保障,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卡组织,以及发卡银行或机构,对于盗刷、盗卡交易的处理流程非常完善,持卡人不需要担心丢卡后被盗刷,卡丢失或被盗后只要打电话给发卡机构,剩下的事情就是发卡机构操心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由于个人信用体系非常完善,一般人不会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即便如此,一些大额消费,商户还是要通过查询身份证明的形式来确认持卡人。
正是由于拥有健全的信用卡安全保障,因此美国的IC卡迁移反而并不积极。但是从今年 10月1日起,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商户的POS终端必须支持EMV标准,否则在发生信用卡诈骗时,损失由商户承担。在银行卡安全方面,美国落后于其他许多国家,一个原因是十几年前美国的磁条信用卡诈骗案比其它国家低得多。
目前,国外在完成IC卡迁移的过程中开始使用凭密码+签名的验证方式进行交易,但是由于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即便完成了IC卡迁移,也只是降低了卡片本身被复制盗刷的风险,而无法防范信用卡被盗和网络支付的风险,在使用中还多以使用签名为主。
你好!应该是您设置了小额免密支付,比如消费200元以下直接支付,不用密码。您可以携带身份证和信用卡去银行修改设置。希望能够帮助你,请采纳! 没有设置,你可能设置的是消费凭签名,不用密码。也可能是小额免密码 因为银行卡主人没有设置密码3、前几天刷信用卡还得用密码,为什么现在不用输入密码了,我没有设置啊...
应该是无意中开通了小额免密功能。用不用密码,双方协商决定。你承诺小额信用消费不需要刷密码,你信用消费的商家也允许你不使用密码,那么整个交易过程就不需要使用密码。但是有的商家,谨慎起见需要抽查密码,那很可能被你碰上了,就需要你输入密码。我还没有看见,小额信用消费每笔都必须使用密码的,不知道有没有。 可以致电信用卡背面的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或者申请关闭。开启了小额免密支付,不用密码和消费者签名 就能支付,你查下短信是不是有银行发的短信开通免密支付的。打客服热线查一下吧,如果确实开了免密支付的功能,可以让客服帮你关闭。一般情况下,现在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在小额消费时都是不需要密码的,但如果实在担心自己会丢失,会被不法分子拿去盗刷,那么可向信用卡所属银行申请消费使用密码,之后每一笔消费都需要用密码,虽说每次消费要密码,但起码安全性较高。当持卡人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在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境内300元人民币,境外以当地限额为准)及以下的交易时,只需将卡片或移动设备靠近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挥卡”,即可完成支付。支付过程中,不用输入密码,也无需签名。
这种支付方式的初衷是方便持卡人刷卡消费,在指定的金额范围内可以不使用交易密码,免去了一些步骤,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交易方式不太安全,比如不能自主决定免密支付额度、新卡免密支付功能默认开通、增加额度等于增加盗刷风险、只赔付丢失后72小时内的损失等,这些条款让一部分持卡人感到不安。在办卡时选择了凭签名交易消费,就无需设置交易密码,刷卡消费后在POS机小票上签名就行了,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信用卡背面必须要签名,并且小票签名得和背签笔迹一致,否则商家有权拒绝交易。
很多人选择凭签名交易,主要是大多数银行的失卡保障只针对签名交易,凭密码交易的不在保障服务范围内。凭签名交易被盗刷后,只需要证明不是本人签名的,盗刷的资金会由保险公司赔付。 如果你的信用卡设置了消费验密,那么刷卡消费仍然是需要密码的。但是现在有云闪付小额免密,不是通过刷卡交易 ,而是把卡片放在POS机上交易的,这类闪付交易,金额小的就不用密码,这个功能也可以关闭。你咨询银行或者银联关闭小额免密就可以了。 前几天你刷银行用密码,现在不用输密码。肯定是之前你是刷卡,现在你是闪付,闪付的话,不用输入密码1000元以下,但是你要正常刷卡的话,是需要密码的。 这个就是小额免密吧,一般小于1000以下的刷卡不需要输入密码的,你可以打电话要求关闭或者自己在app关闭。 可能是不小心开了免密小额支付,有时是系统弹窗无意点的,可以去设置项重新设置。
4、信用卡突然刷卡不用输密码?不要太担心
对很多人来说信用卡刷卡输入密码会比较安全,可是有时候突然刷卡就不用输密码了,虽然交易成功,但老是觉得不踏实,担心信用卡丢了,别人也能不输密码就能交易。其实,信用卡刷卡不输密码也是有条件的,并且会有相关的保护措施,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信用卡突然刷卡不用输密码?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凭签名交易,一种是小额双免交易。
1、凭签名交易
在办卡时选择了凭签名交易消费,就无需设置交易密码,刷卡消费后在POS机小票上签名就行了,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信用卡背面必须要签名,并且小票签名得和背签笔迹一致,否则商家有权拒绝交易。
很多人选择凭签名交易,主要是大多数银行的失卡保障只针对签名交易,凭密码交易的不在保障服务范围内。凭签名交易被盗刷后,只需要证明不是本人签名的,盗刷的资金会由保险公司赔付。
2、小额双免交易
要具备两个要求,一个是闪付信用卡或者是在绑好卡的带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一个是一台闪付POS机,将闪付信用卡或者是手机靠近POS机,单笔不超过1000元的交易不需要输密码就能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也是安全的,由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提供小额双免“风险全赔付”服务,要是信用卡发生双免盗用损失,只要核实非持卡人本人交易都可以得到全额赔付。
以上即是“信用卡突然刷卡不用输密码”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信用卡刷卡为什么不要密码?
信用卡刷卡不要密码的原因如下:
了解信用卡的人都知道,美国的信用卡通常都是凭借签名就可以完成信用卡支付,国内引入信用卡后,也一并将信用卡凭签名消费带进国内。很多人都以免密码交易、大笔一挥的签字为“潇洒”。而且由于一些银行推出了“失卡保障”服务也是针对签字消费的,因此这些持卡用户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信用卡能得到保障,而更愿意使用签字消费。殊不知,这些用户并不了解美国为什么使用签字消费,而国内的用卡安全环境并不适合使用签字消费的原因。这里就来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信用卡从诞生之日开始都是纸质的,并不具有支付功能,只是作为发卡机构发给持卡人作为对特约商户的一种身份证明。尽管1959年美国运通为了改进纸质卡片易损的状况而首次采用了塑料卡片,但是,由于60-70年代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普及应用,信用卡是无法像今天一样在POS机上实现联网联机交易。虽然之后发明了压卡机,但也只是把手动信息记录变为机械记录方式,省却了人工抄录的麻烦,但信用卡同样只是身份的证明,卡等级作为信用高低的区别。
其实,信用卡的本质从一开始就是表明持卡人具有的信用凭证,签名作为持卡人的授权与支付确认,即授权银行在持卡人的信用范围内支付这笔款项给商户。这就与国家对签名的重视程度问题有关了。
首先,欧美国家对签名的法律效力非常重视。在欧美,个人的签名有很强的法律效力,签名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法律态度。例如,各类文件、合同都是以签名来确认,并没有中国的所谓“公章”制度,所谓的企业章一般只是作为机构识别使用,效力以签名章为准。
其次,美国有大量使用个人支票,而支票也是以签名确认持票人支付意愿,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签名认证制度。因此,信用卡出现之后,也沿袭了支票的这一习惯。
第三,对签名识别的责任在机构。欧美的银行从业人员、商户都有很强的意识来识别签名,否则如果签名明显不符,机构很可能要承担盗刷责任,这使得与签名相关的安全风险控制手段比较成熟。
在美国,《借贷真实法》(Truth in Lending Act)规定如果一个消费者的信用卡被非授权使用,该持卡人的法律责任最多为50美元。具体言之,该信用卡必须是该持卡人已经接受使用的卡、非授权使用行为发生在持卡人通知发卡人之前、其卡因为丢失、偷盗或其他类似的行为,已经或也许被非授权使用。
正是由于美国健全的法律制度对持卡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卡安全保障,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卡组织,以及发卡银行或机构,对于盗刷、盗卡交易的处理流程非常完善,持卡人不需要担心丢卡后被盗刷,卡丢失或被盗后只要打电话给发卡机构,剩下的事情就是发卡机构操心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由于个人信用体系非常完善,一般人不会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即便如此,一些大额消费,商户还是要通过查询身份证明的形式来确认持卡人。
正是由于拥有健全的信用卡安全保障,因此美国的IC卡迁移反而并不积极。但是从今年 10月1日起,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商户的POS终端必须支持EMV标准,否则在发生信用卡诈骗时,损失由商户承担。在银行卡安全方面,美国落后于其他许多国家,一个原因是十几年前美国的磁条信用卡诈骗案比其它国家低得多。
目前,国外在完成IC卡迁移的过程中开始使用凭密码+签名的验证方式进行交易,但是由于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即便完成了IC卡迁移,也只是降低了卡片本身被复制盗刷的风险,而无法防范信用卡被盗和网络支付的风险,在使用中还多以使用签名为主。
银行承诺信用卡不用密码也安全东方网7月14日消息:最近不少持卡人发现,现在好多种信用卡消费时不再需要输密码了,对此人们不禁发出疑问———-在ATM机或柜面取现时仍需密码工行有关专家首先表示,由于在我国近5亿张银行卡中,95%以上都是以密码认证的借记卡和准贷记卡,用惯了只能先存钱再花钱、不能透支的借记卡,市民也养成了用银行卡就要输密码的习惯。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普及密码验证,大多数国家信用卡的使用都是靠签名而非密码来确认。
工行有关专家介绍说,所谓牡丹信用卡免密码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牡丹卡无密码”或密码根本不管用,而是指“在挂失即止付的前提下,在限额内一般消费刷卡时免输密码”。即信用卡免密码只是在刷卡时实行,并且是在限额内的一般消费,若是在ATM机取现或在银行网点取现,仍要输密码;即使是刷卡,若是特大额也需密码。特别是在购买易变现商品时,银行还有相应的特别授权制度。
国际两大发卡组织之一的万事达国际卡组织中国区总裁冯炜权曾给记者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北京的持卡人上午乘飞机去香港时在机场进行了刷卡消费,到香港后当天又打算购买贵重珠宝,就在他想进行大额消费时,发卡银行的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询问他是否在香港,有没有正在进行大额消费,在各项信息均得到证实后,才进行了信用卡的支付。据工行专家介绍,银行引进的都是与世界先进发卡机构相同的发卡系统,对各类交易实现的是参数控制,牡丹卡免密码是有一系列前提和技术保障的,而且稍微有异常的支付情况发生,系统都会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确认。
-滥用密码可能比不用密码更不安全据了解,信用卡消费不需要密码,是为了与国际用卡保持一致的规则。据工行人士介绍,消费免密码,目的在于极大地方便持卡人。试想,你在正常用卡时,收银人若对你像审贼一样又是查身份证又是输密码,支付的时间将延长,消费的乐趣也有可能减少。更何况,现代生活中密码太多,很多人由于记错密码而买不了东西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经过技术专家验证,滥用密码可能比不用密码更不安全。几乎所有的POS机都是安装在商户消费场所,量大而广,对于POS机的控制早已超出了银行的范围。有曾发生过的案件表明,犯罪分子有可能利用伪造POS设备,或者通过商户连接POS机的电话线盗取持卡人卡片和密码,然后伪造卡片在ATM机或银行柜面大量取现,造成的损失很大。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共场合,使用密码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泄密的过程,密码使用的频率越高,泄密的概率就越大,这正是“密码”不“密”的原因所在。银行人士专门做过这样的调查,在酒店等场所用信用卡消费时,银行卡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至少5-7分钟,最长达15分钟,在如此长的一个时段里,卡和使用卡的“密码”都交给素不相识的服务员,可能反而不安全了。
根据VISA组织的最新实证统计,在所有银行卡欺诈损失中,伪卡损失占68.94%,而遗失卡被盗用所造成的损失仅占9.57%,可见滥用密码导致伪卡欺诈的概率成倍增长,对整个银行卡产业带来的潜在威胁远远大于遗失卡被盗用的损失。
-银行承诺不用密码也安全
专家表示,其实最能验证持卡人身份的应该是信用卡背面的持卡人签名。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之前,应该签上一个自己很熟悉,同时不易被别人所模仿的名字。这样凡是经过培训的收银员,在收款时都有义务核实签名的一致性,签名也能构成信用卡顺利消费、防止被他人盗用最重要的第一道“关卡”。不过记者也发现,目前京城的收银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收银员仍要求客户对信用卡都要输密码,或者没有看清客户的签名是否一致,就草率结算,这些也对持卡人产生了一定误导。
除此之外,为确保信用卡的安全使用,在卡片丢失或被盗后,持卡人应立即拨打银行服务电话挂失,即可立即停止支付,报失后持卡人将不再出现损失。但如果卡被不法分子拾到,由于不能在柜台或ATM机取现金只能去消费,如在酒店、宾馆消费,除信用卡外,仍需查验其他身份证件;如去购买珠宝、电器、金银首饰等易变现商品,这类场所的防范办法和措施比较严密,并且牡丹卡中对此类易变现商品的免输密码限额较小。而购买汽车及住房等大宗商品,银行通过车管所和房屋登记部门一查即知;只有一般性消费,由于量大面广,银行不易监控,有一定的风险,但如果收银员能严格地审验签名,犯罪分子也比较容易被发现。所以,信用卡使用起来还是比较安全的。
工行发布的分析资料显示,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欺诈的比例低于万分之一。牡丹国际卡消费免输密码实行五年以来,在广东及深圳、北京等大城市试行所有牡丹信用卡消费免输密码以来,没有发现一宗客户损失资金的案例。
信用卡刷卡不要密码的原因如下:
了解信用卡的人都知道,美国的信用卡通常都是凭借签名就可以完成信用卡支付,国内引入信用卡后,也一并将信用卡凭签名消费带进国内。很多人都以免密码交易、大笔一挥的签字为“潇洒”。而且由于一些银行推出了“失卡保障”服务也是针对签字消费的,因此这些持卡用户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信用卡能得到保障,而更愿意使用签字消费。殊不知,这些用户并不了解美国为什么使用签字消费,而国内的用卡安全环境并不适合使用签字消费的原因。这里就来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信用卡从诞生之日开始都是纸质的,并不具有支付功能,只是作为发卡机构发给持卡人作为对特约商户的一种身份证明。尽管1959年美国运通为了改进纸质卡片易损的状况而首次采用了塑料卡片,但是,由于60-70年代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普及应用,信用卡是无法像今天一样在POS机上实现联网联机交易。虽然之后发明了压卡机,但也只是把手动信息记录变为机械记录方式,省却了人工抄录的麻烦,但信用卡同样只是身份的证明,卡等级作为信用高低的区别。
其实,信用卡的本质从一开始就是表明持卡人具有的信用凭证,签名作为持卡人的授权与支付确认,即授权银行在持卡人的信用范围内支付这笔款项给商户。这就与国家对签名的重视程度问题有关了。
首先,欧美国家对签名的法律效力非常重视。在欧美,个人的签名有很强的法律效力,签名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法律态度。例如,各类文件、合同都是以签名来确认,并没有中国的所谓“公章”制度,所谓的企业章一般只是作为机构识别使用,效力以签名章为准。
其次,美国有大量使用个人支票,而支票也是以签名确认持票人支付意愿,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签名认证制度。因此,信用卡出现之后,也沿袭了支票的这一习惯。
第三,对签名识别的责任在机构。欧美的银行从业人员、商户都有很强的意识来识别签名,否则如果签名明显不符,机构很可能要承担盗刷责任,这使得与签名相关的安全风险控制手段比较成熟。
在美国,《借贷真实法》(Truth in Lending Act)规定如果一个消费者的信用卡被非授权使用,该持卡人的法律责任最多为50美元。具体言之,该信用卡必须是该持卡人已经接受使用的卡、非授权使用行为发生在持卡人通知发卡人之前、其卡因为丢失、偷盗或其他类似的行为,已经或也许被非授权使用。
正是由于美国健全的法律制度对持卡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卡安全保障,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卡组织,以及发卡银行或机构,对于盗刷、盗卡交易的处理流程非常完善,持卡人不需要担心丢卡后被盗刷,卡丢失或被盗后只要打电话给发卡机构,剩下的事情就是发卡机构操心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由于个人信用体系非常完善,一般人不会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即便如此,一些大额消费,商户还是要通过查询身份证明的形式来确认持卡人。
正是由于拥有健全的信用卡安全保障,因此美国的IC卡迁移反而并不积极。但是从今年 10月1日起,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商户的POS终端必须支持EMV标准,否则在发生信用卡诈骗时,损失由商户承担。在银行卡安全方面,美国落后于其他许多国家,一个原因是十几年前美国的磁条信用卡诈骗案比其它国家低得多。
目前,国外在完成IC卡迁移的过程中开始使用凭密码+签名的验证方式进行交易,但是由于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即便完成了IC卡迁移,也只是降低了卡片本身被复制盗刷的风险,而无法防范信用卡被盗和网络支付的风险,在使用中还多以使用签名为主。
因为设置了小额免密支付,比如消费200元以下直接支付,不用密码。您可以携带身份证和信用卡去银行修改设置。信用卡(英语:Credit Card),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 为了安全起见,希望银行能取消这个规定,刷卡不管多少金额都应该要密码,这也是对个人资金的安全呀
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diy.com/posjitwo/103205.html
- 上一篇:石家庄锦弘霖pos机客服电话
- 下一篇:农行pos机正在连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