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POS网 > pos机知识点 >

上海post机企业

浏览:67 发布日期:2023-04-25 00:00:00 投稿人:佚名投稿

1、上海航海仪器总厂的企业概况

上海航海仪器厂原为私营环球铁工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改为上海船用辅机仪表厂。1957年,一机部以该厂为基础筹建华东船用辅机仪表厂,选定浦东上川路第三工人技术学校作为厂址;次年10月,一机部批准基建设计任务书;同年,上海市机械工业局根据一机部的规划,确定该厂不搞辅机,以生产船用仪表为主。基建工程于1960年4月开工,1965年12月结束,1966年竣工验收。至1965年共完成投资510万元,建筑面积32163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12502平方米。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众多的电罗经、磁罗经、操舵仪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各类船舶。改革开放后,罗经生产领域与美国SPERRY公司以及联邦德国C.PLATH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日本及西欧各国的业务联系和贸易交往也不断发展。1988年在上海船舶工业系统率先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厂区面积70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800平方米;有各类生产设备400多台,并配有各种精密测试设备、计量仪器、仪表和电子计算机。主要产品有船用导航仪器、液压系统及元件、家用电器、轻工机械和不锈钢厨房设备等5个大类。
上海导航仪器厂在海关浦东工厂和浦东仓库时期,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最早时只有1台手摇钻床,2只老虎钳及几把锉刀等,动力是用1台7.5匹马力的煤油引擎。民国35年添设一批旧设备,有日本式木工机械及2台老式皮带车床;民国36~37年间,工厂及仓库的机器设备共11台,15吨吊车1台,40尺木质驳船1艘;1949年9月,工厂与仓库合并时职工不过100人。1952年开始生产航道航标器材和普航仪表、航海六分仪等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工厂的机器设备不断增加,仅1954年就增添了剪冲两用机、点焊机、车床等34台;1957年开始生产转轮式拖曳式计程仪等,仅金属切削机床就增加到47台。
1962年11月,三机部批准导航厂改建设计任务书,生产纲领为年产3型计程仪共150套,其中Ar型计程仪40套、EYPYH型主程仪10套。共投资160万元;1963年2月,三机部批准调整投资198万元。改建工程于1963年7月开工,1965年12月竣工验收。全厂建筑面积16656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8017平方米;设备203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150台,实际完成投资196.75万元;职工人数515人。1965年10月,交通部、六机部联合通知,将该厂航标器材生产部分(工人158人、干部37人、机床设备102台)移交给交通部工厂另行组织生产。截至1985年底,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81万元,实有建筑面积26462平方米,金属切削机床142台,职工人数834人。1988年,与上海航海仪器厂同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上海航测仪器厂的原址在上海双阳路330号,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属的船舶配套工厂,有职工34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17.4%;固定资产原值340万元,建筑面积7494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引进瑞士的波峰焊设备和英国、日本的无线电综合测试仪、信号发生器等测试仪器。产品除供国内使用外,并已进入国际市场,销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
1992年6月,3厂合并成立上海航海仪器总厂。厂址设于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工厂技术力量雄厚,各种加工手段齐全,具有精密加工、精密装配和精密铸造之优势。主要船用产品有各类电控罗经、平台罗经、惯性器件、磁罗经系列产品、操舵仪、机舱自动化设备。同时生产“航谊”牌脱排油烟机、液压元件、液压集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设备、饮料及饮用水灌装机械、波纹管等弹性元件、微型电瓶叉车、无线通讯机与报警机械、不锈钢用具、家用电度表等。工厂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技术优势,先后开发了鱼雷组合陀螺、多普勒计程仪、主机遥控等一批高水准、高技术、高可靠性的三高产品。又开发了高级净水器、健身器材、电子消毒柜等产品。
工厂还引进英国、日本等多项技术,并与国外著名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坚持“质量第一,以优取胜”,不断开拓国内外两大市场。工厂生产的电控罗经、计程仪、磁罗经、微型电瓶叉车、饮料灌装压盖机、脱排油烟机、无线对讲机、船用配电盘及液压元件等产品已直接或间接远销美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越南、菲律宾、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厂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上海索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已形成规模生产,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先进的通讯设备。主导产品之一DH—Ⅱ电控罗经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PL—Ⅲ平台罗经等14项产品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双30舰炮艇系统设备(航程ⅡA计程仪);“航谊”脱排油烟机等30多项产品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与三等奖。1994年工厂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中国“用户满意”企业。工厂还连续4次(8年)被上海市命名为市文明单位。
1995年底,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确定,航仪总厂作为船用电子仪表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政府间贷款加速该厂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的加工与检测设备,尽快建成船舶导航和机舱自动化产品研制、生产和出口基地。

2、上海三一重工和中集哪个好

中集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集装箱制造企业,在国内外集装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的行业客户群体、品牌声誉和服务网络。上海三一重工是一家拥有丰富资源、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拥有钣金机、折弯机、压力机、折弯机、激光切割机等多系列高端机床,产品覆盖汽车、船舶、电力、矿山等行业。

双方都在自身领域拥有优势,哪家好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如果您是采购集装箱配件,制造商,建议您选择中集公司;如果您需要采购高端机床,建议您选择上海三一重工。 上海三一重工好,展开全部中国4大机械装备生厂商分别是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 柳工 徐工三一重工很优秀 就是市值已经1000亿 中短期很难看到太大的涨幅中联重科盘子和三一重工相当,但是市值只有三一的一半。 三一重工和中级集都是很好的企业,发展前景很好,如果到这些企业工作需要努力,如果怕累肯定干不好

3、上海松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松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2011-11-14在上海市金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海虹路189号1幢3F-443室。

上海松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6585279261G,企业法人王雅男,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松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机械设备,压缩机及配件,机电设备及配件,化工原料及产品(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电子产品,五金交电销售,从事“机电、电子”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62172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482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松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4、上海有为打包机机械厂地址

上海有为打包机机械厂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叶榭路8号,是一家专业从事包装机械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企业。该厂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检测设备,秉承“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己任,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有为打包机机械厂地址是上海市宝山区蕰川公路5411号。上海宝山有为建筑机械厂是一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上海宝山有为建筑机械厂自1997年成立以来,凭着良好的信用、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营:液压打包机。

5、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详细资料大全

上海是中国大陆同时拥有两个民用国际机场的城市。一座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座是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分别位于城市的东西两侧。为了适应“一市两场”的上海空港运行新格局,1998年5月28日,经上海市人民 *** 批准,组建了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机场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和与国内外航空运输有关的地面服务,国内贸易(除专项规定),对国内外航空运输业的投资及技术合作、咨询服务,与机场建设相关的土地及房地产综合开发利用,宾馆,实业投资。

基本介绍 公司名称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总部地点 :上海 成立时间 :1998年5月28日 经营范围 :机场管理 公司性质 :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战略规划,建设时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扩建工程,一体化,第二航站楼,第三跑道,五大中心,虹桥机场,总体规划,扩建工程,综合枢纽,相关新闻, 简介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门户口岸,连线世界的桥梁纽带,也是中国大陆首座同时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分别位于城市的东西两侧。为了适应“一市两场”的上海空港运行新格局,1998年5月28日,经上海市人民 *** 批准,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统一经营管理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 近年来,在民航局和上海市委、市 *** 的领导和关心下,上海机场集团紧紧围绕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大战略目标,树立“超越航空,超越上海”的全局观念,坚持“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安全服务效益和建设改革发展等各方面取得新的业绩。 自2009年起,上海机场集团公司联手香港机管局成立了沪港机场合资公司,并引入香港机场的先进管理理念,全面对标香港机场的服务管理水平,在服务管理、商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注重引进香港机场专业化做法,推动了虹桥机场的服务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 2009年,上海两大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47.69万架次,实现旅客吞吐量5699.9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98.25万吨,浦东机场货运量保持全球机场第三位。截至2009年底,有74家中外航空公司开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与上海通航的国内外城市达到183个。虹桥机场实现了自独立运行以来的第22个安全年,浦东机场自开航以来保持了年年安全。 目前,上海机场集团正加快软硬体建设,以进一步适应航空枢纽运营的要求。在2008年3月投入运营的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的设计建设中,强化了“满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联盟中枢运作的需要”和“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理念。2010年3月,作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主体工程,包括第二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在内的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率先投入使用,一个世界级的综合交通枢纽雄姿初现。至此,上海已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两个机场四个航站楼五条跑道的城市,两大机场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一流的航空服务保障。DHL与UPS的相继落户,使浦东机场成为全球首家同时拥有两个国际转运中心的机场,为上海率先确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创造了条件。 《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将上海机场定位于集本地运量集散枢纽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国内和国际中转枢纽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枢纽,在国家民航总局和上海市委市 *** 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正联手有关部门和业务伙伴全面推进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世界级枢纽,人性化机场,这就是上海机场集团正在努力建设的现在和未来。 战略规划 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地图 我们地处亚洲、欧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线的端点,直接服务区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地区,两小时飞行圈覆盖中国93%的GDP产出地、54%的国土资源和90%的人口以及日本、韩国的大部分地区。 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路,成为连线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建成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路的重要节点。 这就是上海机场正在建设的未来。 建设时间 第一阶段 准备和起步 阶段目标:打好枢纽建设基础 实现标志:包括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浦东、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10万吨,基本确立国际货运枢纽地位。 第二阶段 调整和提高 阶段目标:基本建成上海航空枢纽 实现标志:包括浦东机场二期工程设施全面投入运营,虹桥机场改造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两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400万人次和500万吨左右,力争建成亚洲最大的货运枢纽。 第三阶段 成熟和扩展 阶段目标:全面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 实现标志:包括客货吞吐量在亚太地区排名前列,分别达到1.1亿人次和700万吨;浦东机场建成四条跑道,空中交通管制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上海为中心的枢纽航线网路成熟,通航点数量和航班周频超过世界枢纽机场的平均水平。 扩建工程 包括第二航站楼、第三条跑道和西货运区在内的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420万吨。 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于2005年12月全面开工。作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航站楼风格主题被命名为“地”,与第一航站楼的“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谓“地”,就是要让旅客踏进T2航站楼,就感受到大地的平凡、质朴和无比浑厚。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第二航站楼等扩建工程的设计建设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了“满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联盟中枢运作的需要”和“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流程设计、设施布局、环境,甚至地面交通的换乘等诸方面,都要充分体现枢纽运营的需要和人性化的要求。 旅客中转过境快速便捷 T2航站楼采用三层式航站楼结构,方便旅客中转。T2航站楼自上而下分为国际出发层(13.6M)、国际到达层(8.4M)和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层(4.2M)等三个旅客活动层。 这种“三层式航站楼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航空公司的中枢运作;能够更好地适应上海国际与国内间中转旅客比例较大的特点以及国际国内航班波在时间上错开的特点,最好地利用可转换机位,最大限度地提高近机位的使用效率。在T2中运行的航空公司的各种中转、过境旅客均在航站楼的中央部位完成,非常便捷。T2航站楼首次设计了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层”(4.2M),使得国内出发与到达旅客在同一层面上,方便了旅客的中转,有利于国内枢纽的形成。 由于主楼集中在北区,楼与楼间距不超过500米,旅客办票和行李处理设施集中,便于航空公司分配和灵活使用。考虑到实际运行中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联盟一般都集中在同一楼内开展中枢运作,因此,大部分旅客的中转时间将大大小于中枢运作最短时间要求。 目前,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80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个上海机场的六成左右。通航浦东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达60家左右,航线覆盖90多个国际(地区)城市、60多个国内城市。2010年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057万人次,比上年猛增27.1%,稳居全国第三大航空港,与广州白云机场的4097万人次仅有40万的差距。其中货邮吞吐量更是达到323万吨,稳居全国第一,比上年增长26.9%。 一体化 按照形成“一体化航站楼”的理念,在T1和T2两个航站楼之间建设了一个“一体化交通中心”。中心内设定了轨道交通、磁浮、长途汽车、公车、计程车站点,以及停车库、候车室等交通功能,还设计了大量的无行李值机柜台以及商业设施。 一体化交通中心的设计很好地避免了集中式航站楼所带来的陆侧车道边不够的问题,通过将所有到达社会车辆的车道边移至停车库内,将所有公共运输设计在轨道交通车站的两侧,将计程车、大客车、贵宾车设计在紧靠航站楼的到达车道边上,将所有出发层的公车、计程车设计在出发车道边,方便旅客换乘。 另外,设计者将通常安排在零米层的到达层放在了6M层。这样,旅客可以平缓地进入一体化交通中心,然后进入各人应去的车道边,实现人车分流。 第二航站楼 位于第一航站楼东侧,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了“满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联盟中枢运作的需要”和“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设计理念。 第三跑道 位于第一跑道西侧,长3400米、宽60米,4F级,可满足A380等未来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 西货运区 西货运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其周边16.8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一并成为基地航空公司以及国际物流巨头的转运中心。届时将与洋山深水港遥相呼应,形成与世界各地相连线的海陆空物流联运通道。 五大中心 根据浦东机场多跑道、多航站楼的运行新模式,从管理世界级枢纽机场的目标出发,将对扩建后的浦东机场按照功能、范围、地域及专业进行集中监控和统一协调,形成机场运行中心(AOC)、航站楼运行中心(TOC)、交通管理中心(TMC)、市政设施管理中心(UMC)和公安指挥中心(PCC)五个运行管理中心,将有效提升浦东机场的管理效率和资源效用,确保枢纽运营。 虹桥机场 总体规划 虹桥机场总体规划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完善上海航空枢纽服务长三角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我们正抓紧启动包括第二候机楼和第二跑道在内的虹桥机场扩建工程,一座巨型综合交通枢纽也有望在上海世博会前后落成。 扩建工程 虹桥机场扩建工程按照满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能力设计建设,主要包括在现有跑道西侧新建一条长3300米、宽60米的4E级近距离平行跑道、一座2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及配套设施等。 综合枢纽 根据上海城市交通规划,一个集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计程车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将与西扩后的虹桥机场新航站楼相连线。除水路外,旅客可以“上天入地”,方便地换乘到其他各种交通工具。预计工程将在2009 年底初步形成规模,并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相继投入使用。由此,将极大方便长三角区域尤其是江浙两省旅客、货物进出上海两场。 相关新闻 2018年8月,据上海市纪委监委讯息: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吴建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diy.com/posjitwo/850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订购联系:小莉
微信联系方式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固戍联诚发产业园木星大厦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固戍联诚发产业园木星大厦

举报投诉 免责申明 版权申明 广告服务 投稿须知 技术支持:第一POS网 Copyright@2008-2030 深圳市慧联实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8141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