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的刷卡机可以充值吗
网上关于食堂的刷卡机可以充值吗的刷卡知识比较多,也有关于食堂的刷卡机可以充值吗的问题,今天第一pos网(www.pos-diy.com)为大家整理刷卡常见知识,未来的我们终成一代卡神。
本文目录一览:
食堂的刷卡机可以充值吗
“那些真正塑造我们的东西,通常没有被写进我们的履历。”
——埃莱娜·费兰特,《碎片》
我是一个大龄入行的图书编辑,进出版社的时候已经30岁出头了。在这之前,我做过几份与编辑无关的工作,而这些书业之外的工作经验,也极大影响了我后来编书时的想法和认知。而这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我曾管理过食堂。这段看似与出版毫无关联的经历却对我深有启发,甚至可以说是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升华。管食堂之前,我只是一个有点迷糊的书呆子,而在这之后,我开始真正尝试去理解并接纳这个世界。
每当有朋友问我:“对你编辑生涯影响最大的工作经历是什么?”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管食堂。”然后迎接朋友们一个个惊愕的表情。
真的,我没撒谎。
这个食堂,要从我当时的工作说起。去出版社之前,我在省出版集团本部的综合办公室工作。集团本部的规模不大,每天上班的大概有四五十人,中午吃饭一直是员工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在这里工作的最后几个月,新上任了一位董事长,他决定开办一个集团自营的食堂,聘请了一位大师傅(主厨),并安排我来协助大师傅进行管理,把这个小食堂运行起来。除了日常的行政工作以外,我每天还会花三四个小时在这个食堂上。
这个食堂是自营,不是承包,也就是说食堂所有的开支,包括食材采购、水电煤气、房租等等都由集团来出,包括大师傅的工资。每人每月有固定的饭费补贴,员工吃饭基本不用再出钱。每餐饭的标准是15元,集团也会按照这个标准来补贴食堂的直接成本,所以运行这个食堂的一个重点兼难点,就是调控成本,保证每餐提供的饭菜恰好“价值”15元。如果月末核算下来每餐的平均成本没达到15元,那就是饭菜没有“达标”,如果超过了15元,那自然就是“赔了”。
管了几个月的食堂之后,按集团原定的用人计划,我进入了出版社,开启了编辑生涯。之后的日子,在文山稿海之中,我还是会经常回想起管食堂时的一些经历。
观察
食堂开张第一天,午饭后收拾碗筷时,大师傅对我说:“今天做的菜里面,有董事长不能吃的东西。”
董事长身体不好,定菜单时我们就一直很留意他的忌口,所以听了这话我有点吃惊:“没听他说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师傅答:“打饭的时候,董事长没有让我给他盛菜,说要自己来。这就说明,今天的菜里有他不能吃的东西。”
我当时也看到了董事长从大师傅手里接过菜勺,自己盛菜,但并没有想到这一层。
大师傅继续说:“所以只要看他盛菜的时候,把什么东西特意挑出去,就知道哪个是他不能吃的。”“是什么?”“豆腐。”我有点懊恼,抱怨道:“之前我们都给他看过菜单的啊,为什么之前不说呢?”大师傅轻描淡写地说:“别人不会把一切都告诉你。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去观察、去琢磨。”
这样一句在外人看来稀松平常的话,却让我猛然“开了窍”。做了数年的行政工作,对我来说,最好的事务就是“无事”,绝大部分事务都是麻烦,是扯皮。我已经习惯了“掰扯责任”,而极少去观察一个具体的行为,更不会去思考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逻辑。
自此之后,我开始更多地去主动观察,并尽量对观察到的行为、现象给出(我自己的)阐释。而这种经过长期磨炼的观察力,也是让我的编辑生涯受益最多的能力。
有两个概念,也跟观察相关,一个是调查,一个是数据。但这二者都不能取代观察。
调查不能取代观察,对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者(比如策划编辑)而言更是如此。直接去问一个人“有什么东西你不能吃”,他可能在一时之间不能回答完全,或者出于各种原因不愿回答。调查的主观性很强,调查者所设计的问题、提供的选项都会对结果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调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检验,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更无法为你提供一个完整的策划思路。就像乔布斯曾说过的:“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同样,数据也不能取代观察。之前我曾听说过,有出版公司的老板去书店观察读者买书,一待就是一个下午。一开始我只觉得这老板有点傻,直接看这个书店当天的销售数据不就得了,还用自己在那儿耗上宝贵的半天?但之后我大概有了新的理解,这种观察,所观察到的更多是消费者的行为,这其中的很多细节是无法在数据中显示的。读者在一个台子前拿起了哪些书;他拿起一本书先看封底还是先看正文;他穿的什么衣服,背什么包;他都在哪些类别的书台前面逗留,又各逗留了多久,这些都只能通过观察而得到。这些细节的累积,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用户形象。
大数据时代很强调“用户画像”,会通过数据分析来给用户设定多个“标签”,从而抽象出用户的信息全貌。但策划编辑作为有限的个体,既没有足量的用户数据,也没有足够的运算能力。而且,比标签更重要的是对用户更具体的认知,具体到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体验,如东东枪在《文案的基本修养》里所说的“心象”。这种认知未必准确,但会与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境紧密联系,能够更有效地为产品/图书的策划和定位提供支持和方向性指导。
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琢磨老生常谈的“编发矛盾”。编辑说“你不懂书”,发行说“你不懂市场”,然而两方可能都缺乏对读者的观察和认知。“编发矛盾”中我总体上会偏向于发行,但必须要承认,发行所掌握的市场数据更倾向于给出否定意见,而非建设性意见。发行端的话语权太强,反而会损害产品和创意。优秀的图书数据分析者往往能够给出犀利的批评,但未必能成为合格的图书策划人。
话说回来,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董事长为什么不吃豆腐……
有限的服务
食堂开张了两个多礼拜,反响很好,每天的饭菜都卖得空空如也。来吃饭的同事日益增多,经常会有一些人因为来得晚就没了饭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大师傅的饭菜做得这么少,便把意见反映到我这里。
于是我问大师傅,能不能多做一点饭菜,保证每个来食堂的人都有饭吃。大师傅当即摇头:“不能。”我又有点吃惊:“为什么不能?”
“食堂总会有人没饭吃。”
“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准备的饭菜不够吗?”
“不是,”大师傅放下手里的工作,认真给我解释,“如果想要每个来食堂的人都有饭吃,就要保证随时有饭菜供应,这就一定会有剩饭剩菜,对不对?”我想了想,点了点头。
“剩饭剩菜,就是浪费,这意味着我们的每顿饭实际上达不到 15元的标准,有一部分成本浪费掉了。”看我似乎明白了一点,大师傅又补充说:“我们提供的饭菜,必须是有数的,不然就是浪费大家的钱。”
这是我第一次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和有限服务。我们的资源和投入都是有限的,那么产出也一定是有限的。只有控制好投入和产出,才能保证品质;如果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产出,必然会导致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浪费和损耗增大,也会影响最后的品质。而这对没有利润要求的自营食堂来说是不能被允许的。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也把资源有限性和减少损耗放到很高的优先级上,无论是“资源”还是“损耗”,关乎的主要是编辑的时间。这两点看似是常识,但在编辑的日常工作中是极易被忽视的。比如片面理解所谓的“工匠精神”“死磕”,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患得患失、犹疑不前;轻视前期的策划、审稿,导致在后期本应“齐清定”的文稿在编校过程中被反复推翻或大幅度修改。如果缺乏精确的统筹,那就编不好稿子,也做不好饭。
抖一抖......
顺便说一句,在食堂里看似普通的一大盆菜、一大锅饭,都是有精确份数的,比如25份、35份。负责打饭的人要控制好每一勺饭菜的份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也是为什么食堂的打饭阿姨总是要 “抖一抖”勺子的原因。这样一个在日常中被“深恶痛绝”的举动,背后是成本运营上的逻辑。
实实在在的好处
很快,又有了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情——食堂要开始刷卡了。
前面说过,集团是有全额饭补的,员工不需要自己掏钱买饭。这也使得刷卡买饭变得非常有仪式性和戏剧性:我会在每个月固定的一天,把所有人的饭卡收上来,充上固定的金额,然后再发给大家。开饭时,刷卡机上刷一次卡的消费金额也是固定的——15元。而这充值-刷卡的过程就是左手倒右手而已,完全是虚拟的交易 ,并没有真实的金钱转移。刷卡的作用就是为了便于统计——统计就餐人数,每天饭后把总金额除以15就行了,而就餐人数就是补贴食堂运营成本的依据。
为什么头疼呢?作为一名行政,我最讨厌的就是统一收发东西——总有些人不在办公室,总有些人忘了要交的东西,总有些人的态度就像你欠了他很多钱一样,每次收发东西都上上下下跑无数次,要打很多电话。想到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人的饭卡收上来,充了值再发下去,还要日常监督他们刷卡,我真是要崩溃了。就不能采取一个比刷卡简单点的方法吗?
Sorry,对食堂统计来说,刷卡就是最简单的方法。
我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但真做起来却意外地发现,这一切都太顺利了。
到了收饭卡的那一天,绝大部分人都在,即使是那天出差的同事,也会把饭卡留给别人转交给我 。绝大部分人都顺利找出了饭卡(唯一一个找不见饭卡的人是我自己……),所有人都特别开心,对我特别和善,即使是那些平常总是一副苦大仇深模样的同事也是如此。日常刷卡也非常顺利,即使有人偶尔忘记刷卡,旁边的同事也会提醒他“哎,你还没刷卡”。可以说,在集团做行政的近四年时间里,收发饭卡是我经手过最顺利的事务。
为什么会这么顺利呢?
或许是因为收发饭卡这件事,对大家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只是区区几百块的虚拟货币,不能提现,月底自动清零,但它依然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足以让他们多花一点心思,多一点善意(但我能感受到,他们交饭卡时的快乐是真实的)。跟按时到账的工资不同,每个月我跑前跑后给大家充值饭卡,无意之中成了一个“散财童子”。谁又会对散财童子说不呢?
转过来看看如今的图书营销手段 ,可谓花样繁多——打折、众筹、拼单、团购、直播……无论是什么套路、什么载体、何种形式,具体到一个特定的营销场景,最诱人最有效的,依然是那“实实在在的好处”。它往往是金钱 ,又未必一定是金钱,很多时候都不是一大笔钱,而更多是一种日常的小惊喜;它不一定是好事,也许是行业畸形或是恶性循环的一种体现。但在图书营销困局之中,我们终究绕不过这样一个问题:
“你这个书,对别人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极易惹怒编辑,但它并不是无解的。
基础原理
这几个月管理食堂的经历,值得分享出来的远不止这些,但无论我再讲多少,讲得再怎么详细,在别人看来也许都只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当它们被我从一个具体的实践中抽出来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一大半参考借鉴的价值。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道理,构成了支撑一个实体、一个行业,乃至所有行业的基础。
刚开始筹办食堂的时候,大师傅对我说:“不要小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几十人的食堂。但运营它的逻辑,跟大餐厅、大饭店是一样的。”我当时心里是有些不屑的,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去开饭店呀,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没有想到,管理食堂的这些心得,在后来会给我后来的编辑工作带来这么大的启示。
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以上就是关于食堂的刷卡机可以充值吗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食堂的刷卡机可以充值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diy.com/shuakatwo/237478.html
- 上一篇:兴业银行刷卡机操作密码是多少
- 下一篇:食堂刷卡机怎么调整金额